【新京报】体育,完整健全人格的前提

| | 分类: 媒体报道
        “体育是培养人格的最好的工具。”这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体育教育家马约翰的一句名言。在这位教育家的眼中,“运动场是培养学生品格的极好场所,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性情,激励品质”。

  在当今智育压倒体育的社会风潮之下,清华附小依然坚持传承着老校董马约翰的体育教育精神。学校“1+X课程”体系中,“体育与健康”作为五大板块之一,被纳入“核心课程”;去年学校更提出了“每天体育‘三个一’,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倡议,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

  清华附小的课程设置,表明了一种态度:体育是培养完整健全人格的前提。

  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清华附小足球队16名小学生远赴阿根廷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足球交流和训练,走进了著名的博卡青年俱乐部。

  借助这次交流,队员之一清华附小三年级(4)班的吕秋圻接触到了足球强国阿根廷的足球教练,“阿根廷教练很有激情”。作为清华附小足球社团的成员,吕秋圻的足球爱好在学校得到充分发展。“每天放学都要训练一个半小时,加上每天一节体育课,一天至少要有两个小时的体育锻炼。”自小体弱多病的他,踢球后几乎不再生病了。

  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一次晨练微课堂;每个学生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这是清华附小提出的“每天体育‘三个一’”。学校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化的体育爱好,真正爱上体育锻炼,与健康同行。

  历史

  战争年代仍坚持开设体育课

  “健康、阳光、乐学”是清华附小的育人目标,健康被放在第一位,而健康离不开体育锻炼。翻看清华附小校史可知,自清华附小百年前建校伊始,体育就居于重要位置。

  近代中国体育运动与体育教育的奠基人马约翰曾任成志学校(清华附小前身)校董,他曾在附小教授体育和英语课程,一生都很关心清华附小的体育工作。据了解,即使在战争年代,西南联大师院附小(清华附小前身)仍然开设体育课,当时的校友们回忆:“纵然体育设施简陋,但仍为我们健康的体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清华附小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学生每天都要保持一定体育锻炼的时间。“那时每个班并不是天天都有体育课,但每天都有课间操,还有一些其他体育锻炼。四年级时,我们还去清华西湖游泳池学游泳。”清华附小65届毕业生裴东亮回忆,大约1964年,已80多岁高龄的马约翰还参加了附小的春季运动会并讲话,他说自己还要为祖国工作五十年。“我们当时对体育锻炼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以后和别人一比才发现自己的身体素质要好,会的体育项目多,这都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功劳。”

  现实

  高于国家规定,每周增一节体育课

  历经百年发展,马约翰体育精神在清华附小一直传承不息。在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国家日益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当下,清华附小也把体育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把体育作为学校的“核心课程”。

  2014年,结合学校“1+X课程”的新举措,秉持“有趣、出汗、安全、技能”的原则,清华附小提出了“每天体育‘三个一’,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倡议。

  清华附小体育组组长任海江解释,第一个“一”即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5节体育课,其中3节上国家规定课程,学校特意拿出1节开展足球专项训练,还有1节体育自选课程。第二个“一”即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一次晨练微课堂。晨练微课堂从早晨入校起至7:50结束,学生随意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全程都有体育老师指导和陪伴。健身大课间时长30分钟,变原来被动做广播体操为主动项目,学生们在运动场上可以整班跑步、跳绳,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参加各种体育社团,还可以自主到不同的健身区域去运动。第三个“一”即每个学生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包括轮滑、板球、健美操等近十个项目。在同一时间,学生打破班级限制,根据爱好组成新的班级,体育老师则根据自己的特长执教相应的项目。这样,每个清华附小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两个运动项目。

  与国家规定的每生每周4节体育课时相比,清华附小的体育课时每周多出1节。与此同时,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受影响。此外,学校每个学期还有体育节、体育嘉年华、田径运动会等活动,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此外,学校还加大了对硬件设施的投入,把整个校园变成了一个大的体育锻炼场所。比如校园里有国际化标准的轮滑场、网球场、棒球场、板球场等。教学楼旁边,设计安装了多处攀岩墙。学校还给每个学生都发放一个轻巧、便于携带的运动小器械,如跳绳、毽子,让学生课间或下午休息时,随时可以动起来。学校的诚信器材室面向所有学生开放,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学生都可以随时去拿器材运动、锻炼。

  感悟

  体育给孩子的变化与影响让人惊喜

  正如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所言,体育也是一种教育。体育可以带给学生很多东西,既有身体的健康、强壮,也有意志、品格、审美等许多精神层面的蜕变,体育带给孩子的变化和影响,往往让人惊喜。

  据了解,在最近的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中,清华附小学生的肥胖率、近视率均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一位家长曾就学校体育课和大课间的变化给窦桂梅发来一封信:“有时候我会扪心自问,我真的需要他成为牛顿或陈景润吗?一个健康快乐的他,可能才是离我最真实的他。我很感动,我的孩子将有充分的时间为自己装满这些记忆,直至学有所成……”

  严鑫竹是清华附小6年级的学生,他说自己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一般都会超过一个小时。“一二年级的时候早晨都会睡懒觉,后来有了晨练微课堂,每天醒了就想着去锻炼,怕去晚了玩儿得不尽兴。”即使在寒暑假,学校里很多学生也养成了每天锻炼的好习惯。

  而让校长窦桂梅至今都颇有感触的是前几年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是高考的前一夜,晚上11点多,一个高中生在父亲的陪伴下来到学校,说想到清华附小的轮滑场地坐一坐,但保安说不能进。孩子的父亲跟保安解释:孩子小学时是清华附小的轮滑队队员,轮滑带给孩子许多美好的回忆。明天就要高考了,他想来以前陪伴他好几年的这片轮滑场地坐一坐,以缓解高考带给他的焦躁。保安为之动容,破例开了门,这个孩子就和爸爸在轮滑场坐了40多分钟,后来安心离去。

  “体育、轮滑已经成了那个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体育带给他自信和力量,他到轮滑场是来‘接地气’、补充能量的。”窦桂梅说,这件事让她更加认识到,体育是教育的载体,而不能只当作技能来培养。

  近几年清华附小棒球社团赴日交流,以及此次足球社团赴阿根廷培训,这些跨文化的交流和体验,对学生而言都是教育的机会。未来,清华附小将会强化体育的核心课程地位,拓宽学生的可选择空间,让学生继续热爱体育,享受体育。

  ■ 品牌课程

  全校踢足球 

  每周一节课

  清华附小足球运动的发展已有许多年的历史。从1953年开始,清华附小逐渐成立了冰球队、游泳队、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和各个田径队,并时常组织与其他学校的单项比赛。

  “马约翰先生以前就曾建议大力发展足球运动。鉴于足球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国家荣誉感和爱国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因此我们将足球作为学校品牌来发展。”清华附小体育组组长任海江介绍,清华附小在2011年就制定了未来五年足球发展规划纲要,从校园足球的定位、学生课程、学校定位、教练来源等方面,对学校发展校园足球进行了规划设计。

  据了解,清华附小聘请了专业教练对学生进行指导,其中既有国内退役足球运动员,也有外教。在学校每周5节体育课中,有一节专门上足球课,同时还有一节基于学生个性兴趣的体育自选课程,学生还可以选修足球。

  除课堂教学外,学校鼓励学生在晨练微课堂中进行足球活动,建立学校联赛制度,学校已经连续三年举办“马约翰杯”足球联赛。去年学校借助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影响,还举行了自己的“世界杯”。全校42个班级,代表42个不同国家,男生女生齐上阵,共84支队伍、800多人上场比赛。

  清华附小3年级学生吕秋圻从3岁开始踢球,他觉得踢球“非常好玩儿,带给他很多快乐”。他加入了学校的足球社团,今年1月和其他15名小伙伴前往阿根廷,在著名的博卡青年俱乐部接受了训练。

  吕秋圻说,在阿根廷训练的强度很大,这次他不仅学习了一些技术,还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足球不只是一个人的运动,而是团队的运动。

  吕秋圻的爸爸认为,这次阿根廷之行是一次教育之行、成长之行。“足球在清华附小不仅是一项运动,而是教育,这是清华附小区别于其他搞足球运动的学校的最大区别之处。”

  ■ 百年体育

  上世纪50年代

  清华大学建筑系为新成立的附小教室前砌了乒乓球台,还在新操场立起了崭新的篮球架;大学还为附小拨款6000元购买体育设施,让附小拥有300米跑道的操场、两个篮球场、跳高、跳远沙坑、跳箱、跳垫等各种器材。

  1953年起

  清华附小逐渐成立冰球队、游泳队、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和各个田径队。清华附小冰球队曾打败了先农坛冰球队,还战胜过前苏联留学生冰球联队。除了抓好运动队,清华附小更重视的是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经常组织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每年附小都组织春秋两季运动会,要求所有同学参加。

  1985年4月20日

  清华附小主办北京市第一届马约翰杯田径邀请赛,并成功组织和举办了四届北京市小学生“马约翰杯”田径运动会,且连续三年夺冠。

  ■ 专家观点

  小学体育不应绝对游戏化

  ●于素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目前国内小学体育课或多或少还存在着绝对游戏化的现象。小学体育主要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小学生还形成不了很强的技能。所以小学体育教学要科学化、精细化,体育教师上课不能只是游戏,要有培养的目的。

  我去过全国很多地方的小学,发现不少学校体育课游戏内容比较单调,目的性也不是特别强,德育渗透也不足,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此外,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衔接也存在一些问题。

  清华附小的体育课程是放在“1+X课程”的大环境里进行改革的,它跟上了整体课程改革的节奏和步伐,目前仍处在探索当中。

  清华附小的体育课程和其他学校相比,一是课程时间有弹性,有半小时的,也有一个小时的;二是每周都有一节足球必修课,这是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思路的。

  我建议清华附小在体育改革中,要努力做到工作科研化,科研成果化,成果可视化,把改革的每一步都记录下来,有积累有反思。做好总结之后,把自己的经验、教训进行传播,让其他学校进行借鉴。

  ■ 百年畅想

  跳绳冠军班以体育精神献礼百年

  四年级(3)班是马约翰杯单摇跳绳比赛团体第一名,还是马约翰杯跳长绳比赛团体第一名!这个清华附小的跳绳冠军班,要以变化无穷、乐趣无限的花样跳绳为百年附小献礼!

  不过,这个冠军班在三年级时却因比赛失利,没有拿到名次。班主任老师黄静带领同学反思后发现:部分同学有畏难情绪,尤其在跳长绳一项上,生怕自己跳不过去,很有心理负担;而跳得不错的一些同学,不懂如何配合,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此后班里利用大课间不断练习跳绳。从最初的人人会跳,凡有进步就奖励到小队间评比,奖励胜利者……同学们逐渐懂得了合作,还创造出很多跳绳花样。

  体育锻炼造就了附小人独特的精神气质,体育的合作与挑战精神则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