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广会上午召开——清华附小语文课全球直播

| | 分类: 媒体报道

        本报讯(记者李莉)今天上午,在清华大学百年讲堂的讲台上,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将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网络介绍给了全球的教育工作者。这是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广会——清华附小语文主题教学成果展示会的现场。台上的语文老师是清华附小的校长窦桂梅。

    此次大会邀请了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以及来自青海、广西、内蒙古等贫困地区的100位教师代表参会。语文特级教师、清华附小校长、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窦桂梅老师,从“主题教学”研究的核心概念、类型、价值、课程体系、实践样态等层面,汇报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研究成果。

        今天的会议、讲座以及课程通过全国3600多个清华大学扶贫远程教学站向全国直播,同时,清华大学学堂在线(www.xuetangx.com)面向全球直播。

        窦桂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30年,多年来她积极探索语文“主题教学”,以学生的质疑为教学起点,顺着学生的思路开展教学。

         窦桂梅说,学生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看问题的角度,他们的想法能让人眼前一亮,甚至会为“大人”们打开一扇窗。她用自己所讲的《牛郎织女》这一课举例:孩子们在第一次读了课文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什么给牛郎织女牵线的是牛而不是马或者羊?

        织女只看一眼牛郎就决定嫁给他,是不是太轻率?

        王母娘娘一根玉簪就能划出一条银河,为什么还要趁牛郎不在家才去? 

         对于孩子们的这些问题,窦桂梅一个都不敢轻视,跟孩子们一起查阅各种资料寻找答案。最终把疑问一一解开:

        牛郎织女传说产生的时代是中国的农耕时代,那时候牛是人类最好的伙伴,而且牛性格温顺、任劳任怨,这样的性格比马和羊更适合做“红娘”。

         织女为什么看一眼就决定嫁给他?因为她将牛所具有的优良品质迁移到了牛郎身上,认为他和牛一样勤劳、忠厚、可靠。

        王母娘娘为什么要趁牛郎不在家时去抓织女?因为她也是有恻隐之心的,不愿看见自己的女儿与丈夫生离死别。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而且进行了主动思考,通过寻找答案开阔了视野。

         “让儿童站在教学舞台的正中央”是窦桂梅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去年,窦桂梅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荣获新中国成立65年来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她细心呵护孩子们的兴趣和梦想,在学校构建起“1+X“课程体系。“1”即优化整合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即实现个性发展的特色化课程,学校开设60多门可自主选择的特色化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