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八班回来了 之一----李子明(清华附小1976届八班毕业生)

| | 分类: 往事回首


  日月如梭,春华秋实。清华附小百年华诞即将到来。各届校友互相联络,共叙当年。

  我们1976届八班的班长董兵,当过兵开过车,有着雷锋般的经历,雷锋般的热情。他四处寻觅,八方联络,在今年元月建立了有40多名同学的微信群!小八班海内外同学们聚在一起,追忆从一年级的“小豆包”成长为翩翩少年的往事,点点滴滴的回忆汇成一条小溪, 潺潺流淌在每位同学的心田。

  我们这拨属虎的娃娃于1969年9月入学。在清华附小度过的6年正值“文革”中后期,那是不能正常读书的时期。幸运的是,附小仍有一批认真教书、热爱学生的老师。汤纪予老师是我们班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班主任,我们入学时她刚23岁。当时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美丽,但特愿意注视汤老师的脸庞和表情。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专心,但总喜欢听汤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课。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多才多艺,但汤老师带大家排练节目时,同学们的钦佩油然而生。

  冒着“崇洋媚外”的风险,学校仍然时断时续地开设了英语课。在同龄人中,我们算是接触ABC最早的学生。教过我们班英语的有施老师、李老师和两位周老师。

  当时很多教具都以“革命”的名义被损坏和封存了。但在常识课上,崔老师还是用水杯、白纸和塑料管演示了大气压的存在和虹吸现象。教地理的何老师带着全班同学来到圆明园,在西洋楼的断壁残垣下,介绍了曾经的“万园之园”以及它被焚毁的过程。这是一堂知识丰富的地理课,更是一堂让我们深受爱国教育的历史课。

  附小的老师们就是在那样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尽可能地培养我们学习知识的兴趣,教授给我们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1974年学校组织“开门办学”。我们去铅笔厂“码板”,去机械厂参观,去印刷厂捡铅字。当时小学的第6年称为“戴帽初一”,我们八班是半农半读班, 这年班主任换为程老师。 同学们上午上课,下午到水磨生产队学农。搂麦子、起猪圈、晒稻草。 程老师和我们一起辛苦劳动,“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我们是小学生,也是小工人,小农民。今天回忆起来,既有少年本应多读书的遗憾,也有在广阔天地里懵懵懂懂长大的快乐。

  1976年初我们毕业了,八班散了。当时我们还不懂说再见。

  1985年春,班长董兵当兵归来,召集小八班的部分同学和汤老师在樱桃沟相聚。见到我们,老师欣喜地说:“小老虎们,你们长大了!”那年的我们也是23岁,风华正茂,前途遥遥。聚会结束,我们挥手告别,依依不舍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