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时光静静地悠悠回转,来到半个世纪前。在1965年那个明媚的秋天,我从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一下子成为一名小学生,和清华幼儿园1964届实验班的小伙伴们一起“跳班”,直接升入清华附小二年级。

我是1953年从清华附小毕业的学生。童年时,爸爸把我送到二校门西边的成志学校,学校欣然接纳了我,那时我刚刚4岁。我很乖,上课从不说话,可老师讲课我也听不懂。只有老师教唱歌和讲故事的时候我才会认真听讲,其他时间我就在大字本的每个米字格中...

从“没长大”到“长大了”的过程好像只是个简单的生理现象,线性发展,不值一提。等活到半百零好几了,才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关键在于参照系。假设参照的对象比你大,你就很难长大。你长他也长,等速,白长了。

亲爱的田老师: 我叫姚剑虹,1976年入学,分在七班,我一直都是您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当我得知今年是清华附小百年校庆时,我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您。您教过我5年半,是我人生中除父母之外最重要的人。

今天,回忆起清华附小的6年,很多记忆在岁月的涤荡中模糊斑驳,然而有一份礼赠,犹如附小人所垂爱的丁香,幽然弥新,那是一种态度,之余生活,之于生命,之余世间的美好。

习近平主席在北师大同学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的老师是学校的光荣。”我小学时期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多次转学,先后在4所小学读过书,其中清华附小这段经历,因为遇到了好的老师,让我终身受益,终身难忘。

人过半百,如果不是还在为功名利禄矢志不渝地奋斗的话,大概都会自然地触发内心深处的怀旧情结。到了这种年纪,梦想越来越少,回忆越来越多,初中的、高中的、大学的、研究生的、原单位的,各种多年未碰面的朋友圈逐步被激活了。儿时的发小虽然时常还能...

岁月不知不觉更改了我们的年龄,也改变了我们的容颜,曾经“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而今已是“乡音无改鬓毛衰”。尤其最近几年同学聚会,“你猜他(她)是谁”的见面游戏更令人唏嘘不已。一晃40多年,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迎来了母校清华附小的百年诞辰。

我在清华附小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40年了,儿童时代的那段经历印在我脑海深处,永远不会被时间的长河淹没。随着自己年龄不断增长,许多美好的记忆又时时地又涌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