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 分类: 常见教育问题
腹有诗书气自华
                           ——国学养成内蕴
 
    仿佛就在昨天的班车上,同座的年轻妈妈们满怀钦羡地仰望着邻座那位中年妈妈,倾听一个熟悉的孩童获得了这样、那样的奖,把英语、法语说得比母语流畅。请教的诚意十足,垂教的不乏自豪。在这样轻松的话题里,我听着、品味着那个孩子艰辛的童年。还是这个孩子,翌日清晨,当同座的孕妇戏言要他谈谈喜欢小弟弟、还是小妹妹的时候,他朗声说:“你生个死尸吧。”他的母亲尴尬地训斥了孩子两句,眼角迅捷地扫视了一下周围,大家只好把不虞和惊诧撇到窗外的风中,忙不迭的检讨自己的育儿事业是否会出现如是的疏漏。
    ……
   记得幼年时的我早已懂得言语忌讳,用得当的尊敬对待师长。我没有提前学习英语,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华罗庚或奥林匹克的数学竞赛,只是平静地随母亲阅读她挑出来、似乎随性轻置桌边的诗卷。有时她会亲自为我书写字帖,选的还是名篇,简洁的话语,无尽的思古之幽情。所以当工作选择了我之后,我又选择了另一份自己喜爱的兼职,成为专业的翻译,把对中文的热爱发挥到极处。
    当中国敞开古老的大门,锈迹斑斑的门轴发出刺耳的声音,而后轰然倒塌。全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击碎了门后的陈腐,也驱散了清雅的古意。当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调整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大纲和考核标准,初为父母的群体也应声修改了起跑线的位置。家庭教育不知何时化身为校外教学,知识积累、题海遨游、音体才艺丰满了孩子们的生活。然而,躁动的学习和铺天盖地的全方位培训都忽略了,我们久经考验的民族为子孙后代准备了最丰厚的文化遗产。
    何以学习?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人修习文哲,目的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其后精益求精,以达到最完善的精神境界。这是绵延两千载的儒家哲学提出的学习目标,因为它曾经服务于统治者,太多的新派人物弃之如敝履。然则,从文学、哲学中获得评鉴古今的心智,在诗词歌赋中滋养翱翔天地的胸怀,借子曰诗云沉淀浮躁的情绪,先作个“明明德”的好人,从而赢得万众景仰难道不是每个人最终的渴望?而今,不过是纷繁的世界提供了太多的选项,执笔者思绪纷杂,不知该何处落笔了。
    我本人是一名英语教师,闻者(若非同行)莫不羡慕地认为我的女儿必然赢得了先天的优势,这口英语想必不会差。其实,被人误会也算美丽的遭际,至少可以短暂地享受对方的眼神。我认为我的周遭不存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天然条件,过早学习些小猫、小狗的单词对孩子的性格成长或心智启蒙没有显性的价值。当孩子四、五个月的时候,我发现她具备语言学习的天份,且属于典型的听觉学习者。于是我为她订阅了《幼儿画报》,每天睡前我读她听,讲两本,并做阅读后的练习,例如火帽子和跳跳蛙究竟谁做得对呀?为什么在地铁里蹦蹦跳跳会有危险呢?此外,每一册画报里都用漫画的形式解读一首古诗,或者一段古代寓言故事。虽然道理大多深邃,超越了她的年龄,我也往往带着她一边画图,一边解释诗中的画境和情绪。在无数个“为什么”和“后来呢”之中,我俩快乐地成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幼儿园和小学要求孩子们背诵《三字经》和《弟子规》时,文中闪烁着的是古典伦理道德的光辉,千年沉淀下来的为人道理再一次唱响在我耳际。我采用戏谑故事法帮助孩子记忆,同时从一些经典作品中找了些例证,告诉孩子为人处世的准则。既然她属于听觉学习者,我就为她录制了《新三字经》的音频,方便孩子学习和记忆。因此,当文字不再抽象、历史化作图景时,孩子开始和我讨论周围的故事。我们的沟通频繁而渐趋成熟,孩子的眼光也愈发蕴藉包容。谁说00后心中没有他人?莫道儿女不给父母争气。每一位母亲的最高成就无不体现在儿女的进益中,只是获得的方法大相径庭。当历史的洪流滤去浮躁的尘杂,将最精粹的哲理以那样简约的化身奉献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千万别把它当作百分之十的平时分。
    暑期的一个傍晚,孩子满怀激情,想要吟诗。她深情地念道:
   “请欣赏诗歌《你我她》,作者(现代)张涵玢。
    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她就是她。
  ‘你’是爸爸。
  ‘你’为什么指的是爸爸?
     因为爸爸那个‘他’是单人旁的。
  ‘你’字呢?也是单人旁的。
     为什么‘她’是妈妈?
     因为妈妈是我不太老的母马。”
若只追求曲折的意境,我敢说这是一首不错的小诗。我仿佛看到一大一小父女俩,在夜色中讨论着辛苦未归的妈妈。从不强求她背诵诗篇,但她偏偏具备了诗人的眼睛,用朴素的诗句总结文字知识,顺便阐发对母亲的肯定。肯用诗句奉飨亲人的孩子,有一双多么孺慕的眼睛。
    儿时的记忆里,我是班主任眼中充满个性和独立思想的孩子,是她一心要保护的那一个。成年后我的女儿循着旧迹、伴随古意书香成长,所以我也在艰难地维持着拒绝铺天盖地的少儿教学广告,维护住一隅天地,容她培养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想。其实如此成长的孩子未必没有成绩,但一定没有匠气。她五岁时参加第十四届国际儿童书画作文大赛,获得儿童画特级金奖。我至今不明白那幅画好在哪里,只是莫名地觉得很舒服,好像从没有在哪部画集中看到相仿的作品。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诚不我欺也。
                                                     二(6)班  张涵玢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