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西南联大旧址,寻找清华附小文化

| | 分类: 校园新闻

        7月19日,六位清华附小老师在窦校长的带领下,开始了为期4天的“清华附小迎百年——云南寻根公益之旅”暑期爱国主义教育支教活动。此次活动分为两大主题,一是以“云南寻根,忆峥嵘岁月”为主题的爱国教育教育,老师们在国殇墓园、西南联大旧址追忆峥嵘岁月。二是将七节清华附小 “1+X课程”的主题教学研究课和四场“1+X课程”主题讲座带到云南保山、昆明两市,与当地老师进行深度交流。

云南寻根,忆峥嵘岁月

        7月19日一大早,老师们就在窦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国殇墓园和滇西抗战纪念馆。老师们在导游讲解下,了解当年远征军及腾冲百姓的英勇事迹,都为当年军民一心抵御外侮的崇高精神感动,在陵园内向中国远征军抗日先烈三鞠躬致敬。


        7月21日上午,已进入暑期的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少了些往日的喧嚣,附小老师汇聚到国立西南联大纪念馆。伴着凝重的乐曲,庄严地向“一二•一”烈士墓敬献花篮,并默默地向这些为国捐躯的前辈们三鞠躬。伴随着图文并茂、生动详尽的讲解,当年联大师生艰难求学、刻苦学习的情景,让清华附小的老师们个个眉头紧锁。在强敌入侵、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为保存文化血脉,北大、清华和南开3校被迫南迁,组成长沙临时大学,此后又西迁昆明,改组为西南联合大学。因为物质匮乏、经费有限,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的8年间,师生们破衣蔽体、糙米果腹;茅屋为舍、破庙为室;躲警报、避轰炸,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历历在目的史实,让老师们对先辈们艰苦条件下严谨治学的精神充满敬仰。

























        在来滇之前,老师们正在参与今年将举行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百年校庆筹备工作,凭着对西南联大的初步了解,大家是带着期待踏上的寻根之旅,期待了解更多的4校融合形成的治学理念和精神,使西南联大精神在现阶段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此次百年校庆,会上演一场清华附小师生创作演出的百年大戏《丁香花开》,身为戏中演员的老师们边感受边讨论,“那个镜头应该怎样修改设计,才能使这种形象而真实的表演形式,让所有观众的内心受到深深震撼。”“如果将这一幕重现,更加能体现西南联大的精神留存”......一天的参观感受,从西南联大办学旧址,到熊庆来、李广田故居,清华附小的老师们是深受震撼的。窦校长和老师们怀揣着对前辈的敬仰之情在这里留下了“清华我中华,附小亦不小”这负有深深情感的十个字。



“1+X课程”主题教学研讨会

        百年的清华附小一直发挥着价值引领、课程引领和公益服务的引领。始建于1915年的清华附小从创建初期就注重公益服务,面向周边贫困家庭子弟分享教育资源。诞生之初的公益精神,家国情怀一直在不断延续。





        清华附小每年都会选派优秀骨干教师赴欠发达地区进行教育扶贫支教活动,今年也不例外。7月20、22日,清华附小的老师们在窦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云南省保山、昆明两市,与当地老师开展了两场清华附小“1+X课程”主题教学研讨会。清华附小对于原本的多门国家规定的基础性课程,根据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学科属性相通、学习规律及学习方式相融的情况下,将其整合为五大领域,即“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窦桂梅、陈军、许淑一、李春虹、林长山、王祎、张婷婷等七位老师就不同领域分别准备了一节课与当地老师共同研讨。现场老师无不为之动容,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原来,艺术与审美可以这样整合;原来,绘本可以用在科技课上!










此次云南之行,清华附小的老师们不仅零距离感受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先辈们心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的理想,以及他们发自内心深处、源自灵魂本质的家国情怀;更是将公益服务的种子洒向祖国更广阔的地方。我们希望通过附小人的努力,去影响一些老师、一些学校,从而改善这些地区的教育现状,让当地的孩子们受益,实现清华附小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