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小组化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学反馈”的作用

| 分类: 科研动态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小组化学习中,要创设足够的空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来解决问题。学习往往源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激发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有效的高质量的解决问题,进而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近一个月的小组化学习中,我通常上课第一个环节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学生会对自学情况作出评价,但这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这个环节的重头戏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能够本组有代表性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疑问,甚至是组内同学共同认为重要的有必要和全班一起交流的问题,随着各组的汇报,我会梳理在黑板上。比如“反比例”一课,全班各组提出的问题如下:
1、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才是成反比例的量?
2、如何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有没有简单的办法判断?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不同?
4、两个变化的量不成正比例、反比例,有没有其他的比例?
5、描点可以画出反比例图像,如果根据图像如何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呢?
针对各组汇报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哪些问题可以自己组内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借助全班(包括老师)的力量才能加以解决,自己组内解决的留出时间组内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即可。需要借助全班(包括老师)力量才能加以解决的问题,如“描点可以画出反比例图像,如果根据图像如何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我会选取一幅反比例图像,选取几个点,结合其代表的数对引导学生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小组化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在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进而引导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我评价。
教学中,就是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能力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核心特征。建构主义认为一切认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的设置目的。通过反思,学生的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原认知能力。
教育的本质促进人的发展,面对几十个基础各异,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要创设条件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思考、锻炼的机会,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攀越知识障碍的阶梯。开放具有开放的结构,富有真实的数学问题取代封闭问题,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性的思考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是生长,教育是唤醒,教育是呵护,教育是激发,而这一切要建立在给学生“自由探索”的基础上,冰心老人说过一句话“让孩子像绿草一样自由生长。”只有给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自由探索的时间,自由发展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他们的 才能最大的开发,个性才能最大的张扬,创新性才能最大的培养。          (王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