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母语心灵之旅

| 分类: 科研动态

   怀着对母语教育的热衷与执着,本着对奋斗在亲近母语课堂第一线的名师们的崇敬与敬仰,更是带着对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迫切需求,2012年10月25日下午17点38分,我们三人出发了!

三天的行程紧张而充实:9节精彩的课堂展示,4场高屋建瓴的专家讲座,一次又一次的说课、评课,是智慧的交流,是思想的碰撞,更是心灵的沟通。

特别喜欢这次大会主题倡导的一句话“课堂要有光”,是的,好的课堂应有这样的能量,启迪智慧,激荡心灵。让师生在共同的思辨中获得成长。

接下来,谈谈我们此行的收获与体会:

    我们的收获之一:

    以周益民老师执教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课《九色鹿》为例,赏评《九色鹿》课堂上的五巧。希望周老师这五个设计非常巧妙的环节,给我们和其他老师一些借鉴和一些反思:

    第一巧:整体感知巧;

【《九色鹿》课堂实录1】

……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然后用“”因为所以“说一说这个故事前后有关联的内容。

生:因为九色鹿救了调达,所以它告诉他不能把它的驻地告诉任何人。

生:因为调达贪图钱财,所以他向国王告了密。

生:王妃想用九色鹿的九色毛皮做衣服,所以国王就张贴了皇榜捉拿九色鹿。

生:九色鹿向国王说了故事的经过,所以国王处罚了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生:九色鹿因为毛皮特别漂亮,有九个颜色,所以叫九色鹿。

师:看来美丽和漂亮有时候不是好事,会惹来杀身之祸呀。

还有我们没想到,不愿意去想的,你们能用”竟然”说一说吗?

生:九色鹿救了调达,可他竟然忘恩负义。

生:王妃竟然想要九色鹿的毛皮做衣服。

我们认为:周老师的这个整体感知环节比较巧妙,巧在没有惯常的问法:文章写了什么事?读完文章你知道了什么?读完文章,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而是让学生通过用两组关联词语学着表达“因为……所以;竟然”,通过简单的表达,使学生对全文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又有了自己对故事主人公有了一个初步的思考和评判。第三,还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说完整话的能力。可谓是一箭多雕呀!】

  

 第二巧:质疑环节巧;

【《九色鹿》课堂实录2】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让我们见识到了九色鹿的见义勇为。

  出示:见(   )勇为

        忘恩负(    )

        见利忘(    )

        背信弃(    )

看一看,填一填,你有什么发现?你想知道什么?

生:见义勇为、忘恩负义、见利忘义、背信弃义,都跟“义”有关。

你们看,义第一笔是点,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捺。(师板书:义)

我们认为,在这个“义”上可以附加一点人文的东西:如:义字第一笔是个点,可就是这一点儿,并不是每个人在关键时刻都能做到的,正像同学们理解的那样文中的调达不就缺了那一点儿吗?一撇一捺要立得住,不是每个人都行得端立得正呀!

    我们认为:这个环节周老师没有像我们平时那样千篇一律地问:“你想提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根据文章的内容、题目等你想问什么?……而是通过一个“义”字引出学生对“义”字的思考,以及联想到跟“义”有关的成语,这个环节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既让学生提出疑问,同时又引发了思考,更串联了故事的内容,给孩子提够了一个思维的空间、思考的范围。我们想,如果咱们在教学中的质疑环节也多动动脑筋,把质疑环节和后面的解答思路一起提供给孩子,可能孩子们更容易被激活各种感官,更乐于在课堂中呈现和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第三巧:默读自学巧;

【《九色鹿》课堂实录3】

师:同学们,这个传说故事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至今仍炙脍人口,口口相传。就让我们把自己的心放进故事中,再去用心地读一读,看看哪些地方……师边读边出示:

     让你翘起大拇指——

     真想踹上一脚——

     让我的心跳加速——

     终于松了一口气——

     ______________——

生汇报。

我们认为:这个环节周老师没有出现自学提示。也没有出示默读要求,而是潜移默化地提出了具体可行的阅读指导,这对于第一次见面就一起上公开课的孩子们来说比提出要求和目的更让孩子们能提前进入状态。而且,给孩子们回答问题提供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表达模式。让孩子们能利用这样的表达句式很容易地去文中寻找答案,并在找到答案之后尽快地与这些问题对号入座。

     

    第四巧:语言训练巧(思维扩展巧)

【《九色鹿》课堂实录4】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你是调达,九色鹿救了你,你会怎样发誓?

生:我会说:我对天发誓,如果我告诉了别人,就天打五雷劈;

生:我会这样发誓:我肯定不会再告诉别人,你就相信我吧,如果我说了,就要我再掉进河里淹死。

师:是呀,“誓”字上为执,下为言。古人发誓时会拿一支枯枝,发完誓就会把它折断,预示着如果我违背誓言就如同此枝。(我们认为可以加上:可见,发誓是一件多么严肃和不容反悔的事。可是,就是这神圣的、不容反悔的誓言,调达是怎样对待的呢?

师:假如你时就在现场,你怎样劝劝他,做做他的工作?

假如他揭皇榜时你就在旁边,你怎样对调达说?

我们认为:这个环节周老师不仅让学生充分想了调达发重誓的场面和话语,更深刻地引领学生触摸到了调达的丑陋的内心。接着,周老师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诠释了从古到今”誓”的重要和不容侵犯,让学生受到诚信教育的同时更深刻地为调达背信弃义行为所不耻。最后,变换了两个视角从当时在揭皇榜和向国王尽献谗言捉拿九色鹿时如果学生在场怎样劝诫,设置了情境,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发泄自己看法和观点的宣泄口,使孩子们一吐为快。

    

    第五巧:不同版本巧对比

【《九色鹿》课堂实录5】

师:我们看一段视频,看看九色鹿是怎样揪调达的》

播放视频。

生:我觉得九色鹿有神力,头上有光环说明它是神兽,是鹿王。

师:可是,书上却有这样一段话:“九色鹿从梦中惊醒,……无法脱身”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是矛盾的。它完全可以运用神力离开。

是呀,请你重新编一编,想一想,具有神力的九色鹿面对重重包围,它会怎样做?

先在小组中讨论讨论,然后汇报。

生:瞬间消失……

生:在空中和国王说话……

生:驾着五彩祥云,和国王说话,揭露调达的丑恶,然后优雅地离开。

师:那我们看看其他版本怎样写的?

出示:……九色鹿喷出火焰,把国王士兵的箭全部烧断,然后飞入云中不见了。

师: 1981年,九色鹿这个故事还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动画片。(出示)此外还有很多版本的图画书。(出示)还有敦煌壁画中都记载着这个故事。

再给大家推荐2个版本的九色鹿,希望大家课下可以去看看。

下课!

我们认为:周老师不同版本的九色鹿对比,给孩子们提供了不同的鉴赏途径,既比较了九色鹿人性描写比神性描写更能深入人心,还了解了神话故事的写作手法。

 

    我们的收获之二:

   以周其星老师《神话中的偷窃者》为例

    1.导入巧,引主题

     【《神话中的偷窃者》课堂实录1】

        环节1:

    师:读读这个字,你认识吗?

    生:森 鑫 淼

    师:掱,这个字读pá ,为什么读这个音?

        三只手又成为扒手,也就是小偷。

        为什么三只手成为扒手呢?

       因为小偷一般一只手穿在袖子里,第二个袖子里是只假手,另一只

       真手用来偷东西,所以叫“三只手”。

       环节2:

      (出示词语)

       三只手     扒手

       街溜子     二流子

      偷鸡摸狗    顺手牵羊

      梁上君子    手脚不干净

      从小偷针    长大偷金

      师:谁听过哪些词语?什么意思?

          把这些词语送给你们,要不要?

      总计总结:勿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

      环节3:

     师:纪晓岚写过一首打油诗,听这首诗,你觉得纪晓岚在做什么?谈谈感

     受。

      这个婆娘不是人,

     生:纪晓岚是在骂人呢。

      九天仙子下凡尘。

     生:这回不是骂人。

      生个儿子去做贼,

      偷来仙桃献母亲。

     “偷”非偷。

       师:看来,同样是偷,偷给谁与偷来干什么很重要。

【我们认为:掱,字理的阐释,形象而生动;相关词语的出示,既有积累,也有对“小偷”的理解,“小偷”本是极不光彩的,令人鄙视的。而纪晓岚的打油诗,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孩子们对“偷”的多重内涵的理解,同样是偷,为谁去偷,为什么去偷很重要,原因不同,性质也不同。】

 

 2.设计精,促理解

 【《神话中的偷窃者》课堂实录2】

 阅读材料1: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另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出示古文的翻译后)

   师:你觉得鲧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善良、勇敢。

   师提供表演台词与服装、道具,表演“鲧偷息壤”,表演后,问学生:

   谈谈你对鲧有没有差异的感受?

   生:见义勇为、一心为民……

   师:一个偷窃者怎么成为心中英雄呢?

   生1:鲧偷东西是为了百姓需要,是一件重要的东西。

   师:因为偷的不一样。

   生2:鲧是为了避免更多人去死而偷。

   师:用一个词,舍己——(生)为人,这是成为英雄的一个条件。

   生3:他有勇气,敢于对抗天帝。

   师:这种担当非英雄莫属。

【我们认为:神话与人类相距甚远,文本语言又是文言本,不易为学生所理解。在出示完译文后,学生对鲧这个人物形象的评价也仅仅是比较笼统的善良、勇敢。随后,教师提供了台词与服饰,让孩子们回到远古时代,通过对话,再现鲧偷息壤并被天帝杀死的场景。直观而又形象的展示,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鲧的形象更加立体而饱满,表演后,教师再问学生对鲧的认识时,学生们能够理解鲧之所以成为英雄的重要条件——见义勇为、舍己为人、有勇气,有担当。

我们都知道,设计一节好课需要关注两点:1.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2.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内容服务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方法(情景表演法)恰当好处地实现了学生对的教学内容(理解文本内容,感受鲧的英勇与舍己)学习和理解,教学效果特别好。】

 

【《神话中的偷窃者》课堂实录3】

阅读材料2:《普罗米修斯盗火》

宙斯又派一只恶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肝脏的伤口不断愈合,又不断被啄开。就这样,普罗米修斯长久地忍受着这种无以言表的煎熬。

师让生读文,谈感受,建议看盗火情节,读盗火后果内容。

师:如果你是普罗米修斯,你知道受这样惩罚,还会这样做吗?

生:我觉得我会。

师:不够肯定,你再读读受的惩罚,你还会吗?

师:(呈现资料)再问,还选择的举手?

(原来同意的孩子没有举手)

师:你动摇了,为什么?

生:没想好。

师:你们还小,没有准备好,我们不一定每个人都成为英雄,对于英雄可以敬仰。

【我们认为:这一环节的用意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正如周老师在说课时所说:“这个时代需要神话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有人说:“如果不读神话,就丧失了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孩子需要童话,更需要从童话中汲取正能量,树立良好的榜样。但是,神话毕竟不是现实,神话中的人物需要我们敬仰,但是不见得人人都要成为舍己为人的大英雄。当周老师问一名学生:“”如果你是普罗米修斯,面对这样的惩罚,你还会这样做吗?”那名学生不假思索的说:“会”,随后周老师让学生反复读文,体会普罗米修斯所受的痛苦煎熬,当再次追问时,学生陷入沉思。”学生思想的转变正体现了教师对“如何正确看待英雄”的价值观的引导。】

 

3.比较妙,巧深化

【《神话中的偷窃者》课堂实录4】

出示材料三、四,介绍商伯和托阿,比较:为什么国内外、不同民族都出现这种人?

生:在人们有灾难时,就有帮助人。

师:为什么都是远古时期盗火?

生:以前没火,没有先进的东西防火,只能靠这些人,他们就是神话中的英雄。

师:这里涉及神话的一个特点“隐喻”,等将来你们会学习到。

升华主题:

【我们认为:孙绍振提过,深入解读文本的两个方法是:还原和比较,还原是在一篇文章内,将事物还原成本来的样子,揭示事物的矛盾。比较是将多篇文章放在一起,在比较中找到异同点,比较促深入,比较深化理解,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将同一主题的多篇中外神话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在人物形象的比较中对英雄人物的认识更加深入。】

 

    总之:儿童文学呵护着孩子们的童真,唤醒了我们的童心;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灵,启迪了我们的教育智慧;健全了孩子们的人格,完美了我们的语文教学。

    青岛之行,让我们走进了儿童文学的课堂。亲近母语,让语文学习变得如此美好。我们在浩瀚的大海上尽情地享受,从一节节精彩的母语课上调整“呼与吸”的节奏,希望能够把我们这次青岛之行吸收学习到的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汇报传递给老师们。

    让我们和孩子们一样去阅读这些美妙动听的故事。正如徐冬梅老师说的:“母语应该是温暖的,母语应该是简单的,母语应该是快乐的。”梅子涵先生在第一节儿童文学论坛上做了一个影响中国的演讲,叫做《做一个点灯的人》。课堂上要有光,每个孩子都需要点燃光亮的那盏“灯”。我们首先要将自己的这盏灯点亮,然后再去点亮孩子的灯。第一次听到窦校长给我们讲《花婆婆》的故事时,就记住了这个故事,也记住了花婆婆的那句话:“你一定要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读儿童文学,给孩子们讲儿童文学,让孩子们爱上儿童文学,不就是一件美丽的事吗?

    哲学家普罗克说:“学习几何无捷径可言,而亲近母语却有捷径,那就是阅读一流的文学作品。”这次讲授的几篇儿童文学内容均选自《我的母语课》一书。这套教材设置了主题单元和整本书的阅读单元。老师们可以作为文学教材或阅读课本使用。这本书不仅可以提高儿童文学素养和母语素养,更可以帮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为情感丰富,有独立理性,精神清明,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公民。

    让我们将温暖、灵性的语言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里,激发他们思维的敏感,灵动他们的生命。这就是我们点灯人的共同追求。

 

 

     第三巧:默读自学巧;

【《九色鹿》课堂实录3】

师:同学们,这个传说故事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至今仍炙脍人口,口口相传。就让我们把自己的心放进故事中,再去用心地读一读,看看哪些地方……师边读边出示:

     让你翘起大拇指——

     真想踹上一脚——

     让我的心跳加速——

     终于松了一口气——

     ______________——

生汇报。

我们认为:这个环节周老师没有出现自学提示。也没有出示默读要求,而是潜移默化地提出了具体可行的阅读指导,这对于第一次见面就一起上公开课的孩子们来说比提出要求和目的更让孩子们能提前进入状态。而且,给孩子们回答问题提供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表达模式。让孩子们能利用这样的表达句式很容易地去文中寻找答案,并在找到答案之后尽快地与这些问题对号入座。

     

    第四巧:语言训练巧(思维扩展巧)

【《九色鹿》课堂实录4】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你是调达,九色鹿救了你,你会怎样发誓?

生:我会说:我对天发誓,如果我告诉了别人,就天打五雷劈;

生:我会这样发誓:我肯定不会再告诉别人,你就相信我吧,如果我说了,就要我再掉进河里淹死。

师:是呀,“誓”字上为执,下为言。古人发誓时会拿一支枯枝,发完誓就会把它折断,预示着如果我违背誓言就如同此枝。(我们认为可以加上:可见,发誓是一件多么严肃和不容反悔的事。可是,就是这神圣的、不容反悔的誓言,调达是怎样对待的呢?

师:假如你时就在现场,你怎样劝劝他,做做他的工作?

假如他揭皇榜时你就在旁边,你怎样对调达说?

我们认为:这个环节周老师不仅让学生充分想了调达发重誓的场面和话语,更深刻地引领学生触摸到了调达的丑陋的内心。接着,周老师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诠释了从古到今”誓”的重要和不容侵犯,让学生受到诚信教育的同时更深刻地为调达背信弃义行为所不耻。最后,变换了两个视角从当时在揭皇榜和向国王尽献谗言捉拿九色鹿时如果学生在场怎样劝诫,设置了情境,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发泄自己看法和观点的宣泄口,使孩子们一吐为快。

    

    第五巧:不同版本巧对比

【《九色鹿》课堂实录5】

师:我们看一段视频,看看九色鹿是怎样揪调达的》

播放视频。

生:我觉得九色鹿有神力,头上有光环说明它是神兽,是鹿王。

师:可是,书上却有这样一段话:“九色鹿从梦中惊醒,……无法脱身”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是矛盾的。它完全可以运用神力离开。

是呀,请你重新编一编,想一想,具有神力的九色鹿面对重重包围,它会怎样做?

先在小组中讨论讨论,然后汇报。

生:瞬间消失……

生:在空中和国王说话……

生:驾着五彩祥云,和国王说话,揭露调达的丑恶,然后优雅地离开。

师:那我们看看其他版本怎样写的?

出示:……九色鹿喷出火焰,把国王士兵的箭全部烧断,然后飞入云中不见了。

师: 1981年,九色鹿这个故事还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动画片。(出示)此外还有很多版本的图画书。(出示)还有敦煌壁画中都记载着这个故事。

再给大家推荐2个版本的九色鹿,希望大家课下可以去看看。

下课!

我们认为:周老师不同版本的九色鹿对比,给孩子们提供了不同的鉴赏途径,既比较了九色鹿人性描写比神性描写更能深入人心,还了解了神话故事的写作手法。

 

    我们的收获之二:

   以周其星老师《神话中的偷窃者》为例

    1.导入巧,引主题

     【《神话中的偷窃者》课堂实录1】

        环节1:

    师:读读这个字,你认识吗?

    生:森 鑫 淼

    师:掱,这个字读pá ,为什么读这个音?

        三只手又成为扒手,也就是小偷。

        为什么三只手成为扒手呢?

       因为小偷一般一只手穿在袖子里,第二个袖子里是只假手,另一只

       真手用来偷东西,所以叫“三只手”。

       环节2:

      (出示词语)

       三只手     扒手

       街溜子     二流子

      偷鸡摸狗    顺手牵羊

      梁上君子    手脚不干净

      从小偷针    长大偷金

      师:谁听过哪些词语?什么意思?

          把这些词语送给你们,要不要?

      总计总结:勿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

      环节3:

     师:纪晓岚写过一首打油诗,听这首诗,你觉得纪晓岚在做什么?谈谈感

     受。

      这个婆娘不是人,

     生:纪晓岚是在骂人呢。

      九天仙子下凡尘。

     生:这回不是骂人。

      生个儿子去做贼,

      偷来仙桃献母亲。

     “偷”非偷。

       师:看来,同样是偷,偷给谁与偷来干什么很重要。

【我们认为:掱,字理的阐释,形象而生动;相关词语的出示,既有积累,也有对“小偷”的理解,“小偷”本是极不光彩的,令人鄙视的。而纪晓岚的打油诗,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孩子们对“偷”的多重内涵的理解,同样是偷,为谁去偷,为什么去偷很重要,原因不同,性质也不同。】

 

 2.设计精,促理解

 【《神话中的偷窃者》课堂实录2】

 阅读材料1: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另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出示古文的翻译后)

   师:你觉得鲧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善良、勇敢。

   师提供表演台词与服装、道具,表演“鲧偷息壤”,表演后,问学生:

   谈谈你对鲧有没有差异的感受?

   生:见义勇为、一心为民……

   师:一个偷窃者怎么成为心中英雄呢?

   生1:鲧偷东西是为了百姓需要,是一件重要的东西。

   师:因为偷的不一样。

   生2:鲧是为了避免更多人去死而偷。

   师:用一个词,舍己——(生)为人,这是成为英雄的一个条件。

   生3:他有勇气,敢于对抗天帝。

   师:这种担当非英雄莫属。

【我们认为:神话与人类相距甚远,文本语言又是文言本,不易为学生所理解。在出示完译文后,学生对鲧这个人物形象的评价也仅仅是比较笼统的善良、勇敢。随后,教师提供了台词与服饰,让孩子们回到远古时代,通过对话,再现鲧偷息壤并被天帝杀死的场景。直观而又形象的展示,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鲧的形象更加立体而饱满,表演后,教师再问学生对鲧的认识时,学生们能够理解鲧之所以成为英雄的重要条件——见义勇为、舍己为人、有勇气,有担当。

我们都知道,设计一节好课需要关注两点:1.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2.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内容服务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方法(情景表演法)恰当好处地实现了学生对的教学内容(理解文本内容,感受鲧的英勇与舍己)学习和理解,教学效果特别好。】

 

【《神话中的偷窃者》课堂实录3】

阅读材料2:《普罗米修斯盗火》

宙斯又派一只恶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肝脏的伤口不断愈合,又不断被啄开。就这样,普罗米修斯长久地忍受着这种无以言表的煎熬。

师让生读文,谈感受,建议看盗火情节,读盗火后果内容。

师:如果你是普罗米修斯,你知道受这样惩罚,还会这样做吗?

生:我觉得我会。

师:不够肯定,你再读读受的惩罚,你还会吗?

师:(呈现资料)再问,还选择的举手?

(原来同意的孩子没有举手)

师:你动摇了,为什么?

生:没想好。

师:你们还小,没有准备好,我们不一定每个人都成为英雄,对于英雄可以敬仰。

【我们认为:这一环节的用意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正如周老师在说课时所说:“这个时代需要神话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有人说:“如果不读神话,就丧失了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孩子需要童话,更需要从童话中汲取正能量,树立良好的榜样。但是,神话毕竟不是现实,神话中的人物需要我们敬仰,但是不见得人人都要成为舍己为人的大英雄。当周老师问一名学生:“”如果你是普罗米修斯,面对这样的惩罚,你还会这样做吗?”那名学生不假思索的说:“会”,随后周老师让学生反复读文,体会普罗米修斯所受的痛苦煎熬,当再次追问时,学生陷入沉思。”学生思想的转变正体现了教师对“如何正确看待英雄”的价值观的引导。】

 

3.比较妙,巧深化

【《神话中的偷窃者》课堂实录4】

出示材料三、四,介绍商伯和托阿,比较:为什么国内外、不同民族都出现这种人?

生:在人们有灾难时,就有帮助人。

师:为什么都是远古时期盗火?

生:以前没火,没有先进的东西防火,只能靠这些人,他们就是神话中的英雄。

师:这里涉及神话的一个特点“隐喻”,等将来你们会学习到。

升华主题:

【我们认为:孙绍振提过,深入解读文本的两个方法是:还原和比较,还原是在一篇文章内,将事物还原成本来的样子,揭示事物的矛盾。比较是将多篇文章放在一起,在比较中找到异同点,比较促深入,比较深化理解,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将同一主题的多篇中外神话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在人物形象的比较中对英雄人物的认识更加深入。】

 

    总之:儿童文学呵护着孩子们的童真,唤醒了我们的童心;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灵,启迪了我们的教育智慧;健全了孩子们的人格,完美了我们的语文教学。

    青岛之行,让我们走进了儿童文学的课堂。亲近母语,让语文学习变得如此美好。我们在浩瀚的大海上尽情地享受,从一节节精彩的母语课上调整“呼与吸”的节奏,希望能够把我们这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