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老师朱鑑荣 之一----叶滢(清华附小62届一班毕业生 朱老师女儿)

| | 分类: 往事回首

    2014年8月1日是我一生最黑暗日子,中午1点20分,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也是我最爱的人-妈妈朱鑑荣老师永远离我而去了,虽然我早有思想准备,毕竟她老人家已是98周岁的高龄,可我总觉得妈妈是最棒的,还是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2014年8月4日我们把妈妈送到北京协和医院遗体捐献接受站,2002年11月18日妈妈就作了公证把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做研究,实现自己做好人,做好事的信仰我和妹妹小渟两家人及亲朋好友,在协和医院和妈妈做了最后的告别,办完捐献遗体的手续,我里平静了许多,遗体捐献接收站墙上刻着一段话: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必然,最后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我才真正明白了妈妈捐赠遗体的意义所在,我把妈妈送到了我最放心的地方。医学院的学生们把遗体捐献者尊称为“大体老师”,妈妈做了一辈子小学老师,在身后还是遵循自己的意愿去做了大体老师--永远的老师。

    妈妈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挫折,可从没有在苦难面前低过头。妈妈1916年2月1日出生在江苏江阴,三岁时她父亲去世,跟随母亲和哥哥寄居在姨妈家里,靠母亲给人刺绣维持生活。妈妈只读了几年私塾,后经过自己的努力考入苏州女师,抗日战争爆发后逃难到重庆再到云南昆明,逃难途中母亲又重病去世。妈妈只身一人到了昆明考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1943年毕业,就职于西南联大职工附小。战争年代,她和师生们一起,在物质极度匮乏,时刻要躲避敌机轰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们认真读书。抗战胜利后,1946年随清华大学回迁北京,由她全面负责成志学校的复校工作。当时校园破败不堪,为复原校园,她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且依然秉承联大精神,教育学生认真读书,守秩序,相敬相爱,好好做人。她在工作中勇挑重担,不计名利。她周围的同志一任一任被提升校长,她却一直担任教导主任,默默地工作着。解放后,她工作更加积极,几乎没有休息过星期天。妈妈是一个少说多做事的人,在家里她很少说工作上的事,小时候我只知道妈妈是教导主任,可对她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一点也不了解,直到2005年清华附小90周年校庆,学校找她写材料,我才了解了一点教导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如每学期开学前要排全校所有班级全学期的课程表,细心调配所有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每一学期、每一周、甚至每一天的课程安排。学校女教师多,家里有事请假是常事,妈妈必须马上安排代课老师去上课,经常是自己直接去代课。她就像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默默地钉在那里。妈妈敬业热爱教学工作,虽然肩负教导主任的重担,还要教授高年级的地理课,每次上课前她都认真备课,从不马虎,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朱老师的地理课,说她讲课生动、有趣、吸引人。妈妈自己的全部时间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清华附小和她的学生们。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坚强的女性,从小到大即使在家里遇到最大的苦难和冲击时,她那弱小的身躯仍然充满活力是我们姐妹俩永远的依靠。1958年爸爸去世后,我们从北大搬回清华妈妈几乎一天到晚都在学校里忙碌,经常吃完晚饭又返回学校工作。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时候妹妹小早早地睡觉了,而我几乎每个晚上要等妈妈回来,有时候趴在桌上睡着了妈妈才回来,可我从不敢问妈妈为什么天天晚上有事。直到妈妈晚年,有一次我与她她告诉我说,那时候贞老师经常在晚上给学生补课,妈妈正好也有工作要做,就去学校陪她,等施老师的先生戴世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将施老师,妈妈才放心回家。妈妈就是这样关心和爱护所有的老师,甚至退休后,依然关心曾经共事多年的老教师,经常和她们电话聊天,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后来年纪大了,自己做了的事,就让我和我先生,有时还让我女儿去做。妈妈没有向别人宣扬过自己帮助同事的事情,只是默默地去做,默默的奉献。但她的所作所为为我树立了做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