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在共同愿景下并肩同行

| | 分类: 媒体报道

    理想的学校管理,不仅需要一套合理而高效的组织架构,更要从尊重人的生命深处的呼唤与需要出发,重视每个人的角色,激发每个人的能量,点燃每个人的梦想,并将之聚合融汇,幻化成为促进富有生命活力的健康个体发展的力量,帮助每个人抵达理想的彼岸。

  “学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领导,都能发挥出自己的领导力。”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认为,作为校长首要任务不是管理上的领导,而是让追随者变为管理者,这也被称作“学校集体领导力”。

  每个老师都可以是领导者

  初冬的清华附小,午饭时分,王焱匆匆走进清华附小中段的一个班,从教室前的一锅菜中夹出少许放到自己的小碗里。但她并不是“吃”,而是在“品”,品尝每道菜的滋味和温度,同时征求学生们的意见。

  之后,她又赶往楼下的送餐车,查看盛器是否卫生,了解运送程序。教师食堂是王焱的最后一站,她边吃边收集同事对饭菜的意见……

  王焱并非营养餐公司的督导员,也不是清华附小专职后勤工作人员,她的“真实身份”是清华附小三年级的数学教师。

  “学校一直提倡‘整合’的理念,让授课教师‘跨界’去负责教师和学生的营养餐,我感觉很荣幸。”王焱说,她的工作包括制定学生和教师的菜单,监督送餐是否和菜单相符,食物质量如何……中间出现任何问题,都由她和送餐公司沟通。

  “上周学生菜单中三次出现了油炸食品,我就赶紧和送餐公司交涉。他们的很多做法是想节约成本,而学校必须让孩子的利益最大化,油炸食品每周最多只能出现一次。前两天有雾霾,我就在菜单中多加了些萝卜、藕等清火润肺的食物,包括让学生喝梨汤、银耳汤。”

  为了让工作更专业,在学校的支持下,她去年专门学习了如何营养配餐,并拿到了营养配餐员的资质。

  在清华附小,兼有任课教师与项目负责人身份的教师很多。负责学校电视台策划和编导工作的俞琨,同时也是一名英语教师。

  同样是这一天下午,俞琨在刚刚装修一新的演播厅调试设备,这里布景、灯光、摄像机等一应俱全,颇有专业演播室的味道。

  俞琨加入清华附小已接近20年,除授课外还兼任过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和德育主任。去年,清华附小电视台重新起步,她就成了电视台的“总编辑”,同时还是满工作量的英语老师。上个学期,电视台总共做了18期节目,每周五中午准时播出,如今已经有了稳定的学生“粉丝”。

  “起步虽艰难,但越走越顺利。”俞琨说,电视台的工作适合她的个性,虽然累但收获和乐趣更多。

  别担心,我们和你在一起

  老师们之所以能在清华附小将一专多能发挥到极致,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发展愿景。

  在《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里,这样描述学校的发展愿景:我们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充满向上的精神与教育的智慧;我们努力,让学生的每一个时刻都能享受学习的收获与成长的乐趣;我们努力,让教师的每一天工作都能体会职场的幸福与专业的尊严。

  清华附小副校长王玲湘表示,“这也是学校集体领导力的核心。选择了清华附小,就是选择了共同的责任。‘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既是清华附小的办学使命,也是所有老师的追求。这种共同的使命和责任让所有教师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所有人对学校的发展能够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王焱也透露,“清华附小的老师在很多方面都达成共识,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密码’,比如意见不一致时,要做到学校第一与要事优先。”

  当然,要想让集体领导力发挥出来,还要学校每个人有个明确的分工合作:校长讲“战略”,中层讲“战术”,教职员工讲“战斗”;校长讲方向,中层讲贯彻,教职员工讲落实。因此,我们看到,无论是校长、中层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各司其职,不同层级、不同团队做到有效沟通,让集体领导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超越边界 家长参与决策

  “集体领导力的范畴甚至扩展到了学生和家长。”王玲湘举例,学校在选择营养餐供应商时,家委会成员、家长代表们和学校后勤负责人一起跑了五六家餐饮公司,去考察饮食设备、进货渠道、食品卫生等等,最终结合家长建议选定了供应商。

  再例如,《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每年都会修订,并征集广泛意见。在做第一版时,学校拟定的学生应呈现的“样态”中,有儒雅。但后来征集建议时,一些家长指出,儒雅不太适合学生,最终学校采纳了家长建议,确定了健康、阳光、乐学三个价值取向。

  “其实,‘校长领导力’这个概念很好,校长的作用确实也非常重要,但这个概念很容易让人觉得是校长决定一切。”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发现,学校刚成立时,其校长都是由清华大学知名教授兼任的,这些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精神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上的领导。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目前,国内中小学在管理方面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民主管理,具有一定的行政化倾向。这导致学校内部校长行政至上,说一不二。

  而在清华附小,学校管理并不是校长的“一言堂”,所有人都可以提出与校长不同的观点。王玲湘说,“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要由老师共同参与,进行民主评议。所有人对学校的发展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望。”

  把课程领导力变为集体领导力

  当然,集体领导力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其伊始和核心是集体课程领导力。

  “我想清华附小集体领导力的引发应该是从课程领导力开始的,并由课程领导力进行推进。课程是我们找到的一个杠杆,撬动了整个学校的发展。”窦桂梅指出,课程改变之后,课堂内容、评价体系都会发生变化,组织管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我们通过几年的实践,把课程这种物化内容变成人的领导力,把课程领导力发展为集体领导力,这可以算作一个飞跃。”

  清华附小“1+X课程”研究中心负责人胡兰介绍,“对课程的整合、创新、创造,已经成为教师自觉自愿的行为,这就是教师对课程的领导力,它已经发展成一种集体行为,从而形成一种集体的课程领导力。”

  胡兰认为,在这种课程领导力的基础上,大多数教师在组织中打破职位的界限,参与项目管理,成为了整合型人才,也就具有了更高意义的领导力。

  “我们赋予了领导力自己的理解。”窦桂梅说,每个老师、每个项目负责人对课程和项目的领导都可以称为领导力。清华附小打造出自己的集体领导力,让所有的人分责、分担、分享,并肩同行。

  【揭秘】

  《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出台始末 

  走进清华附小的校园,楼梯上、走道中、办公室里,随处可见一些精辟的短句。比如“不做漏气的发动机”、“学习是最好的保养”、“简单是做人和做事的最佳原则”……乃至在和老师的交谈中,类似的句子,也会时不时“溜”出来,成为附小老师的“语言密码”。

  这些句子都出自《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而这份纲领的出台也凝聚了全校所有学生、家长、老师的共同智慧与愿景。

  一所小学,为何要制定“行动纲领”?这还要追溯到清华附小现任校长窦桂梅上任之初的思考。

  2010年,恰逢《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纲要》倡导在2020年前,‘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并提出了‘完善治理结构’的要求。‘治理’背后的含义,我认为就是要调整结构。这就要求我要找到现代学校治理的探索机制。”

  窦桂梅回忆,国家纲要的出台启发了自己,她开始思考如何在贯彻中取得国家、北京市和清华的最大公约数,体现清华附小的办学精神和特色。

  据窦桂梅透露,她正好与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结识,李希贵在办学方面的思考给了她极大启发,特别是十一学校当时出台的中学版“办学行动纲领”,让窦桂梅决定出一部小学版的《办学行动纲领》。

  清华附小第一版行动纲领的起草就此开始。最初的一稿有46000多字,5个章节100条,几乎全部由窦桂梅撰写。

  此后,这份“纲领”开始了漫长的四轮广泛征求意见、凝聚共识的过程。初稿完成后,第一个回合先请全校的中层进行修改批注;此后交给全校老师修改完善;第三个回合再交由家委会阅读修改;第四个回合是找到相关章节,如学生小学阶段的目标“健康、阳光、乐学”,让大队委和学生代表进行阅读提出意见。

  最终,《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从4万字整合精简到2万多字,正式出台。但“纲领”每年仍然会被不断修订和完善,现在已经精简到5章30条。

  《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如今已成为附小的“法典”与行动指南,旨在告诉每个清华附小人:我们原来在哪里,现在去哪里,未来到哪里。

  附小领导用人大胆果断

  ●庞沄,清华附小1965届实验班学生

  五年级时,班里来了个年轻漂亮的数学老师,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白里透红的脸蛋,那就是刚从清华附中毕业的张国惠老师。比我们也就大八九岁的张老师刚来就被委任两个实验班的数学课,可见附小领导用人的大胆果断。

  正是由于张老师的青春靓丽让班里淘气的男生有了表现自己的欲望,因此男生故意逗张老师着急生气(记得张老师被气哭过),就为了看张老师的满脸腮红,从此张老师有了个“大苹果”的雅号!

  可大家心里都明白,张老师的数学课确实讲得好,条理清晰,去繁就简,有板有眼。所以我们并没有因为换了老师数学成绩就有所下降。

  张老师还是多才多艺的才女,她拉起手风琴那股帅劲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希望张老师能原谅我们的年少无知、调皮捣蛋,那是我们喜欢她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校友寄语

  从清华附小走出的我,如今成为健康、阳光、乐学的少年!感恩母校的培养,我愿传承“百年清华附小的中国意义”,做一个拥有家国情怀,完整人格的现代人!

                                                                                      ——清华附小2012届毕业生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