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给了我思想----王达生(清华附小1965届毕业生)

| | 分类: 往事回首
1963年,我10岁,在清华附小65届6班读书。作为一个小学生,对世间的许许多多事情还是懵懂的,我所知道、了解社会上的人十分有限,生活圈子只有班上的同学和家人。比较熟悉的就是爸爸、妈妈、弟弟、奶奶等家庭成员,以及平时在一起玩耍的几个同学。
        最早走进我思想的人,应该是受清华附小我们班主任邱树俊老师的启发,她提的一个问题,让我花去了45年时间思考、探究。邱老师教我们的语文课,从一年级直到六年级,记得她讲课十分生动,板书也写得非常工整。为了使学习和我们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邱老师向全班同学提了一个问题:“知道你们每个人的爷爷是干什么的吗?”班上同学中当时能回答的人寥寥无几。邱老师说,你们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明天来继续回答。那天我回家后,向我的奶奶张淑芳问了这个问题,奶奶立刻告诉我:“你爷爷是舰长。”第二天。邱老师在班上点名叫同学回答问题,当问到我时,我站起来说:“我爷爷是舰长!”记得当时语惊四座,还在班上引起了一个小波澜呢。但是,我爷爷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什么军舰的舰长?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奶奶没有告诉我,这件事在我心中一直是个谜。
        以后上清华附中,“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进工厂当工人,上大学,到国家机关、院校工作,这个问题始终在我心中萦绕,不管走到哪里,我总要光顾那里的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设法查找与我爷爷有关的资料,但收获甚少,犹如大海捞针。1987年,我调入图书馆工作,需要为读者做大量的参考咨询工作,那时安徽省无为县政协主席马俊如先生经常来清华家中找我父亲,问及我爷爷的事情,但由于我父亲从小被送到北平读书,很少和我爷爷接触,我爷爷去世很早,年仅51岁,父亲17-18岁就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对爷爷的事情知道的很不完整,仅知道烟台曾有一座王传炯先生纪念碑,“文革”中被砸毁了。父亲还能记起一些生活琐事,他说爷爷的性格很刚烈,年轻时因长时间在海上漂泊,日光暴晒,上岸后南方气候潮热,胳膊上长满了湿疹,奇痒无比,久治不愈。一气之下,爷爷自己发明了“恶治”法,他将吃饭的瓷碗摔碎,用瓷片来回刮蹭有湿疹的部位,刮得两条手臂血肉模糊,几天后伤口结痂,湿疹竟然奇迹般的好了。马先生和父亲仔细交谈,做了详细记录,后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发表在台湾《青年杂志》上。
        然而,由于父亲是学理工的,在电机系教《电工原理》,马先生当时问的几个问题,涉及历史学专业,他都没能准确的回答出来。我将这些问题记了下来,跑遍京城图书馆进行查找,积累了部分资料。到图书馆工作后,按照图书馆检索程序进行了检索,查阅到大量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并借旅游结婚的机会,去烟台等城市做了实地考察,最终写出了一篇传略,比较接近的反映出了爷爷的人生轨迹。这篇传略写成的时间是2008年10月,离邱老师提问的时间相隔近半个世纪,邱老师这一问可谓世纪之问了!遗憾的是,至今我还没有找到爷爷的一张照片。
        在清华附小66班学习期间,进入我思想的第二个人,是从和母亲聊天开始的。那是1963年3月的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后,看到妈妈手中拿着一张报纸,正在目不转睛的阅读,我凑过去问她看到了什么,她告诉我报上登载的是雷锋的事迹。第二天,清华附小少先队就召开大会,号召大家学雷锋,不久“学习雷锋好榜样”就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了。记得当时我们66班的谈惠明同学是少先队大队委员,庞沄同学是中队委员,唐纬同学是小队委员,在学雷锋活动中,队干部做得比较突出,起到了带头作用,雷锋是我们这代人终生的记忆。这以后的几十年,我从入少先队,入共青团,直到加入中国共产党,雷锋精神始终伴随着我,每当我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动力就来自雷锋,在我的入党志愿书组织意见一栏中,清楚的写着:该同志品德高尚,助人为乐……。需要解释的是,雷锋精神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行动,而不是写在脸上,挂在嘴上的。1980年,我在西北大学读书,有一次经过西安市南城门,看到护城河里有一个人,岸上近百人围观,竟没有一人施救,我立即脱掉外衣,跳下河去,将那个奄奄一息的人救了出来,并拦了一辆汽车,将她送到医院,经抢救而挽回了生命。那是一位25岁的妇女,因家中矛盾自寻短见,跳河时岸边的襁褓里放着她刚刚满月的孩子。第二天,《西安晚报》报道了此事,学校团委召开全校大会,请我在会上发言,问我救人时想到了什么,是否想到了雷锋,我不加掩饰地告诉他们:“什么都没想,来不及想。”这件小事印证了一位哲人所言,“小事永远是大事的根,每一棵生命之树的衰荣都可以从他的根上找到答案。”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人其实就是一根苇草,一根有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有思想。孙中山先生指出:思想产生信仰,信仰产生力量。花甲之年,我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根源出自清华附小。清华附小是我思想的发源地;清华附小的老师是启发我思想的圣人;清华附小的同学是鞭策我思想发展旳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