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寒假小学生深度情感交流的良机

| 分类: 主题课程
抓住寒假小学生深度情感交流的良机
 
                                                                清华附小  梁营章
 
       清华附小在不仅在日常工作中渗透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更利用感恩节、三八妇女节以及教师节等契机对学生渗透感恩知恩的教育,让学生与教师多一些在平等、民主氛围下的情感交流,表达出他们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对家长的爱,也让教师勇敢地表达出他们对学生们的爱。清华附小也利用寒假让学生与家长进行深度的情感交流。正如《清华附小十二五办学行动纲领》中提出“体验是最好的教育。没有体验的学习,就没有“发生”学习,情感培养也是如此。
      为此,清华附小在寒假作业中布置了让家长为孩子们写成长祝福卡,不仅发动家长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共同教育孩子,更为学生与父母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寒假过后一张张让人感动的祝福卡,寄托了家长对孩子们的无限期待。相比流于形式且不便于操作,而且往往给孩子带来负面教育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其教育意义不言而喻。同时,开学后,清华附小又不流于形式,让孩子们针对父母的祝福卡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对学生进行了一个完整单元的教育,整合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家长的教育,更彰显出了学校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每逢寒假,很多家长们都是想法设法为孩子们报更多的补习班,大有利用寒假“比学赶帮超”的架势;很多学校也是挖空心思要布置更多的作业,占领孩子们的自由时间。其实,我们明白,一个人获得幸福,不仅仅是知识,更多要靠丰富的情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没有深度的情感体验,那他就缺乏丰富的情感,更缺乏感知幸福等情感的能力。因此,寒假是小学生与家长等社会成员进行深度情感交流的良机,我们通过寒假学生与家长的深度情感交流,培养学生感恩知恩能力,也就培养了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
     有人说,感知幸福也需要能力?其实,感知幸福真的是一种能力。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而人们对幸福的体验却越来越少。关键是在于人们感知幸福的能力在减弱。物质生活的丰富,让人们的情感体验长期处于浅表层次,缺少深度的情感体验,缺少深度的情感交流,那么彼此的冷漠就就会增加。有时候,人们就会用更多的物质生活,更高级的物质享受来填补这种空白,或者就有羡慕农村的清苦,感叹清苦生活中的幸福体验,埋怨物质生活的对幸福的冲击。
      我们既不能用更高级的物质生活满足幸福的体验,更不可能回到农村去,或者回到原来的清苦生活中体验幸福。那么,我们就要提高自己感知幸福的能力。对小学生而言,显得更为重要。当他们在比较长的寒假中体验和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爱,这对他们完整人格的形成来说,作用是无法从知识的角度来衡量的,且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