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我随父母于1946年10月回到清华园。成志学校筹备复校工作完毕后,同年12月12日,孩子们才开始上课,校址就在二校门西侧马路北边的一所“L”型的平房——“丁所”内。从通县某小学调来的白颖仁老师,从我六年级兼班...
2015-06-25 20:42
编辑 宣传组

可能是受到家庭的影响,特别崇拜我们小学时的老师们:我的三任班主任:钱家丽老师、张国蕙老师、高秋萍老师和黄玉琴老师,还有小学宣传队的3位老师:毕可纫老师、李文英老师和一位姓张的老师。
2015-06-25 20:06
编辑 宣传组

38年前,我俩都只有8岁,二年级一次考试后,被年级分到清华附小田翠荣老师当班主任的快班七班(俗称“小七班”)里。后来三年级时,我俩和另外五名女生偷偷结拜成七姐妹。我最大,许继红最小。从小学到大学作了一路学霸的曾晓菁也是“组织”的核心成员。
2015-06-25 19:51
编辑 宣传组

感言:母校是学生的精神家园,老师是学生的人生灯塔。母校情、师生情、同学情,给了我们相思、相约、相聚最充分的理由。学生应该铭记母校,应该感恩老师。但只有真正关注与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学校才会让学生铭记;唯有真诚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2015-06-22 23:20
编辑 宣传组

幽幽水木,濯濯清华,它以难以遮掩的书香光芒照耀着清华附小走过了整整90年。90年啊90年,那是从婴儿到孩童,从少年到青年、到老年的漫长岁月。为了庆祝这一令人鼓舞的节日,我们已经排练了许久的大合唱,在每一句歌词里都应和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跳。
2015-06-22 23:16
编辑 宣传组

1948年秋,我随母亲从上海崇明来到清华大学与父亲团聚,同时转学到成志小学一年级读书。成志小学初设在二校门西边一幢L形的灰色平房内,不久就迁到普吉院西面的新校址,更名为清华附小。当时的学校只有几排平房,南面的小操场有转伞、双杠等运动器...
2015-06-22 23:13
编辑 宣传组